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习近平强调,在新的起点上我们要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召开一周年之际,让我们重温总书记的讲话,一起学习。
一、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
中华文明的连续性,从根本上确定了中华民族必须走自己的路。如果不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国,也不可能理解现代中国,更不可能理解未来中国。
中华民族的创新型,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决定了中华民族不惧新挑战、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无畏品格。
中华文明的统一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各民族融为一体,即使遭遇重大挫折也牢固凝聚,决定了国土不可分、国家不可乱、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断的共同信念,决定了国家统一永远是核心利益的核心,决定了一个坚强统一的国家是各族人民的命运所系。
中华民族的包容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取向,决定了中国各宗教信仰多元并存的和谐格局,决定了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
中华文明的和平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决定了中国不断追求文明交流互鉴而不搞文化霸权,决定了中国不会把自己的价值观念和政治体制强加于人,决定了中国坚持合作,不搞对抗,绝不搞党同伐异的小圈子。
二、“两个结合”
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这是我们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得出的规律性认识。“两个结合”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
“第二个结合”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表明我们党对中国道路、理论、制度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在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推进文化创新的自觉性达到了新高度。
三、“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
“结合”的前提是彼此的契合,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源不同,但彼此存在高度的契合性。相互契合才能有机结合。
“结合”的结果就是互相成就,造就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让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为中国现代化的文化形态。
“结合”铸牢了道路根基,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了更加宏阔深远的历史纵深,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文化根基。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
“结合”打开了创新空间,让我掌握了思想和文化主动,并有力地作用于道路和制度。更重要的是,“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让我们能够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
“结合”巩固了文化主体性,创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思想就是这一文化主体性的最有力体现。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