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推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开新局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推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开新局
(2024年09月08日 12:53 北京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 党支部书记、司长 彭斌柏)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教育强国进入了服务国家战略、维护国家利益、实现国家目标的加速建设期。职业教育担负着为中国式现代化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的光荣使命,我们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要实实在在地把职业教育搞好”的指示精神,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
一、加快编制并实施职业教育布局体系。一是重点围绕国家级新区、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临空经济区等经济要素聚集区、产业发展功能区,编制职业教育服务区域发展布局体系。二是围绕重点产业,特别是制造业重点产业链和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等重点行业,编制职业教育支撑产业发展布局体系。三是按照“抓住两头、理顺中间”思路,以东盟、中亚为先行区,带动非洲及“一带一路”沿线其他国家,编制职业教育助力大国外交布局体系。依托三个布局体系,构建起中国职业教育资源匹配数字地图,引领职业院校在产教融合实践中找准定位,进而将“一体”“两翼”工作由主要以完善职业教育体制机制为目标向服务国家、区域重大战略需求为牵引转变。
二、引导职业院校坚定服务导向的办学理念。用好评价指挥棒,对职业院校资源配置、评价方式、考核机制进行整体优化设计,重在“办学能力高水平、产教融合高质量”,树立以服务求生存、以贡献求发展的办学理念。推动职业院校从注重办学条件改善和自我循环发展的小逻辑,更加注重服务产业发展、服务社会发展的大逻辑,转变成引导职业学校由“基础好、条件好”向“服务好、支撑好”转变。
三、明确职业教育技能人才培养定位。重视技能就是重视未来,重视技能才能赢得未来。着眼“国家战略急需干、职教定位必须干、学校发展应该干”,深化重点领域职业教育专业课程改革(职业教育“101”计划)。选择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重点领域,采取头部企业、牵头学校、职教专家三组长制,系统进行专业、课程、教材、教师、实习实训关键要素改革,着力培养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方面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人才,推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从知识传授向综合技能提升转变。
四、提升职业教育现代化治理水平。按照集成化、智能化、国际化(3I)要求,迭代升级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以职业教育数字化支撑引领职业教育现代化。丰富应用场景,持续丰富教学资源;坚持应用为王,全覆盖、个性化服务学生学、教师教、教学管,推动职业教育从传统管理模式向数字化管理模式转变。
五、提升职业教育国际影响力。高标准、高水平举办2024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组建世界职业教育联盟、颁发世界职业教育大奖、举办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及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展等,增强中国职业教育的感召力、影响力、塑造力,推动中国职业教育从引进来、走出去等国际合作形式向输出中国职业教育办学标准、培养标准、价值标准等转变。
推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开新局,需要我们贯彻落实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做职业教育的行动派、实干家,把工作往细处谋、往实里做,蹚出一条职业教育助推地区产业发展、地区产业发展厚植职业教育根基的双赢之路,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职教力量。
学习参考2.
优化调整评价指标,科学遴选“双高计划”建设学校和专业群
——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 培养更多大国工匠能工巧匠高技能人才
(2024年10月08日 教育部职成司党支部书记、司长 彭斌柏)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对建设教育强国作出系统部署,指明具体路径,思想深邃、内涵丰富,是指导新时代新征程教育工作的纲领性文献。教育强国在朝着既定目标扎实迈进的新征程中,职业教育肩负着技能人才培养的重任,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职业教育战线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为引领,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持续深化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在强国建设中展现职教担当。
一、 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就是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核心要义。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我们要建成的教育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应当具有强大的思政引领力、人才竞争力、科技支撑力、民生保障力、社会协同力、国际影响力”。要“坚持和运用系统观念,正确处理支撑国家战略和满足民生需求、知识学习和全面发展、培养人才和满足社会需要、规范有序和激发活力、扎根中国大地和借鉴国际经验等重大关系”。这些新思想新论断为建设教育强国指明了前进方向,职业教育战线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在学深悟透、活学活用上下功夫。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根本遵循,作为职业教育工作的行动指南和评价标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推动职业教育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服务人的全面发展。
二、 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就是要准确把握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大力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高技能人才”,这是职业教育战线建设教育强国的主要任务。在职普融通上,要坚定职普融通是构建职教体系、强化职业教育的基本定位和价值取向,探索开展职普融通试点。要加强职业教育与基础教育融通,支持普通中小学开展职业启蒙教育、劳动教育;加强高中阶段教育融通,探索职普转换、学生多元选择的有效途径;规范优质中职学校与高等职业学校、应用型本科学校衔接培养模式;优化职教高考内容与形式;稳步扩大职业本科招生规模,以职普融通畅通技能人才成长通道。在产教融合上,要结合职业教育规律和我们正在做的工作,以“一体两翼”(“一体”即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两翼”即市域产教联合体、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为载体,进一步强化地方政府发展职业教育的主体责任,发挥企业作为重要办学主体的作用,凝聚政、行、企、校工作合力,以多元办学塑造产教融合新形态,推动职业教育扎根区域、融入产业,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与地方经济结合的“紧密度”、与行业发展需要的“适配度”。
三、 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就是要坚定做职业教
育的实干家、行动派。“一分部署,九分落实”。要坚持好想法有好办法,好办法有好项目,好项目有好措施,不止步于想法,不停留于思路,而是要用工程思维推动落实,形成工作闭环。要以项目为载体,统筹推进“333”(3个布局体系、3个内涵建设、3个平台创新)项目设计,实现体系重构、内涵重建、机制重组。一是加快完善并实施3个布局体系。推动各省(区、市)完善并实施职业教育服务区域发展布局体系、支撑产业发展布局体系、助力大国外交布局体系,加快构建中国职业教育资源匹配数字地图,引领职业院校在服务区域、支撑产业、助力大国外交中找准服务面向定位、人才培养定位、办学特色定位。二是深化职业院校内涵建设。优化调整评价指标,科学遴选“双高计划”建设学校和专业群,强化目标评估、过程评估和结果评估,推动“有进有出”。职业教育战线要苦练人才培养“内功”,实施职业教育专业课程改革(职业教育“101计划”),根据技术迭代、产业升级、社会变化等因素,打造“金专、金课、金师、金地、金教材”。开展职普融通政策探索,完善职普融通制度安排,拓宽学生多样化成长成才通道,提高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三是塑造职业教育发展新优势。迭代升级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建设全天候的数字化学习平台、全场域的数字化学习空间、全球化的数字教育共同体,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受益面,推动职业教育资源的普惠性、可及性、便捷性。打造更具国际性的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擂台,优化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赛道,逐步扩大参赛国别和院校规模,探索在海外设置赛区,形成具有鲜明职业教育特色的技能大赛品牌。创设更具韧性的世界职业教育交流舞台,高质量办好2024年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组建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联盟、颁发世界职业教育大奖、举办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及职业教育大展;创新大会间隔期间韧性发挥效能的机制,持续提高我国职业教育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蓝图已经绘就,关键在于落实。职业教育战线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要实实在在地把职业教育搞好”的殷殷嘱托,挺膺担当,扎实工作,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发挥职业教育新作用、作出新贡献、展现新面貌,为教育强国建设谱写职业教育崭新篇章。
学习参考3.
职业教育“101”计划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党支部书记、司长 彭斌柏在2024年09月07日《中国教育报》第01版撰文《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推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开新局》中提到,明确职业教育技能人才培养定位。重视技能就是重视未来,重视技能才能赢得未来。着眼“国家战略急需干、职教定位必须干、学校发展应该干”,深化重点领域职业教育专业课程改革(职业教育“101”计划)。选择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重点领域,采取头部企业、牵头学校、职教专家三组长制,系统进行专业、课程、教材、教师、实习实训关键要素改革,着力培养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方面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人才,推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从知识传授向综合技能提升转变。
解读:在新时代背景下,职业教育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柱,其改革与创新显得尤为重要。为了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的质量与效率,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升级,我国提出了职业教育“101”计划,旨在通过深化重点领域职业教育专业课程改革,培养更多具备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技能人才。职教百科团队联合相关专家共同对职业教育“101”计划进行尝试性分析与解读,重点探讨其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重点领域的应用与实施。
一、 职业教育“101”计划的背景与意义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社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发生了深刻变化。传统职业教育模式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导致毕业生难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因此,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特别是针对重点领域的专业课程改革,成为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关键。职业教育“101”计划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该计划通过选择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重点领域,采取头部企业、牵头学校、职教专家三组长制,对专业、课程、教材、教师、实习实训等关键要素进行全面改革,旨在构建一种更加符合市场需求、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新型职业教育模式。
二、 三组长制:头部企业、牵头学校、职教专家的协同作用职业教育“101”计划的核心在于三组长制的实施。这一制度将头部企业、牵头学校和职教专家紧密联系在一起,共同推动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头部企业:作为行业发展的领军者,头部企业拥有先进的技术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它们的参与能够为职业教育提供最新的行业动态和技术支持,确保课程内容与市场需求紧密相连。同时,头部企业还能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机会,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职场环境。牵头学校:作为职业教育的实施主体,牵头学校负责整合各方资源,推动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它们需要与企业紧密合作,共同制定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确保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此外,牵头学校还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职教专家:作为职业教育的智囊团,职教专家在课程改革中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他们需要对行业发展趋势进行深入研究,为课程改革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指导。同时,职教专家还应积极参与课程设计和教材编写工作,确保课程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三、 关键要素改革:专业、课程、教材、教师、实习实训职
业教育“101”计划针对专业、课程、教材、教师、实习实训等关键要素进行全面改革,旨在构建一种更加符合市场需求、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新型职业教育模式。
专业改革:根据行业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对专业设置进行调整和优化。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前沿领域的相关专业,淘汰落后和过时的专业。同时,加强专业之间的交叉融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课程改革: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重构课程体系。将课程内容与行业需求紧密结合,注重实践教学和案例分析。引入项目式学习、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同时,加强课程之间的衔接和贯通,形成系统化的课程体系。
教材改革:编写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教材。教材内容应紧跟行业发展动态和技术更新,注重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结合。同时,引入企业真实案例和项目,增强教材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此外,还应加强教材的数字化建设,方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在线交流。
教师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鼓励教师参加企业实践和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职业素养和实践经验。同时,建立教师激励机制和评价体系,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和创新能力。此外,还应加强教师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他们的国际视野和学术水平。
实习实训改革: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与企业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让学生参与到企业的真实项目中去。同时,加强校内实训室的建设和管理,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和操作水平。此外,还应建立实习实训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实践成果进行客观评价。
四、 推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从知识传授向综合技能提升转变职业教育“101”计划的最终目标是推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从知识传授向综合技能提升转变。这一转变不仅符合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也是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和职业素养的关键。注重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课程改革和实习实训改革,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鼓励学生参加创新创业活动,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
加强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的教育:在注重技能培养的同时,
也要加强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的教育。通过开设相关课程和讲座,让学生了解行业规范和职业道德要求,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
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全面评价。除了传统的考试成绩外,还应考虑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职业素养等方面的表现。通过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激励学生全面发展、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五、 实施职业教育“101”计划的挑战与对策尽管职业教育“101”计划具有重大的意义和价值,但在实施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难。为了确保计划的顺利实施和取得预期效果,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对策和措施。
加强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政府应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为职业教育改革提供法律保障和政策支持。同时,增加资金投入,改善职业教育的办学条件和设施水平。
加强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加强企业与学校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推动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同时,鼓励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投资和建设,为职业教育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支持。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鼓励教师参加企业实践和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职业素养和实践经验。同时,加强人才培养工作,为职业教育输送更多的优秀人才。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与国际先进职业教育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和做法。通过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和先进教学理念,提升我国职业教育的国际化水平和竞争力。
六、 结语职业教育“101”计划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举措,对于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深化重点领域职业教育专业课程改革,采取头部企业、牵头学校、职教专家三组长制,对专业、课程、教材、教师、实习实训等关键要素进行全面改革,推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从知识传授向综合技能提升转变。尽管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难,但通过加强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加强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以及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等对策和措施的实施,可以确保计划的顺利实施和取得预期效果。
展望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职业教育将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用户登录